Notes on the Pour

VIVANT 傳奇故事

VIVANT 傳奇故事

Vivant Wine

一切可以說是從那一次的高中畢業四十年重聚開始的。 四十年重聚,兩人都已年近花甲,各自有各自的雨雪風霜。Daniel 正如火如荼的開始新產品開發,Vincent 寫了一本自傳體的職場浮沉錄準備金盆洗手。 Daniel 對葡萄酒情有獨鍾,對喝酒時的適飲溫度已經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基於在半導體業界的設備設計專業,他的心中有一個既模糊又清楚的圖像,模糊的是開發方法與商業模式,清楚的是機械與物理如何整合以及技術門檻如何建立。 Vincent 在無線通訊與物聯網有二三十年的產品開發經驗,對於 ODM 設計程序嫻熟於胸,技術運用信手拈來。讀了 Vincent 寫的職場浮沉錄,Daniel 心中一亮,模糊的部分似乎有了可能的解答,從遙遠的苗栗向老同學遞出了橄欖枝。 他們的默契從對產品的理念出發,延伸到對葡萄酒風味的共同追求,逐漸對葡萄酒文化產生傳教士般的信仰堅持。 多數人在每天都柴米油鹽或者是功名利祿中掙扎輾轉,已經失去選擇方向的選擇權,甚至也失去了判斷方向的能力。這裡面最終是一種「態度」與「堅持」,「態度」來自兩人幾乎相同的成長背景與生命理念,「堅持」則需要風雨中砥礪前行的善友。 ###   葡萄酒在果農,釀酒師,酒莊神秘的配方以及時間的魔術師共同的努力下,以豐富的層次展現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猶如認真生活的我們,值得細細理解與真誠對待。 如何在葡萄酒的微醺中,讓每一口都一樣好喝?口口香醇,都在我們的精確掌握中,深深地吸入充分醒酒後的果香,入口後完美的溫度釋放的酒體,餘韻綿長。讓您與美酒的邂逅成為一次又一次浪漫的相遇。 自有品牌是他們共同的盲區,其實是台灣產業幾乎共同的盲區。從官方網站的建置,行銷通路的錯綜複雜,每件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成本,他們一點點描繪出目標客戶的輪廓與樣貌,接下來要知道客戶在那裡,如何把產品送達客戶的餐桌。 Vivant 是一個「用心」雕琢出來的品牌,她想要搭建的是對葡萄酒世界的介面與平台,對於葡萄酒的理解,關於它的產地,它的風味,它的出生地,它的釀製過程,Vivant 一一娓娓細說。 Daniel & Vincent 共同編織 Vivant 的故事,宛如一個葡萄酒瑜伽師的生命傳奇,或許有一天也會是您生命故事的美麗篇章。

VIVANT 傳奇故事

Vivant Wine

一切可以說是從那一次的高中畢業四十年重聚開始的。 四十年重聚,兩人都已年近花甲,各自有各自的雨雪風霜。Daniel 正如火如荼的開始新產品開發,Vincent 寫了一本自傳體的職場浮沉錄準備金盆洗手。 Daniel 對葡萄酒情有獨鍾,對喝酒時的適飲溫度已經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基於在半導體業界的設備設計專業,他的心中有一個既模糊又清楚的圖像,模糊的是開發方法與商業模式,清楚的是機械與物理如何整合以及技術門檻如何建立。 Vincent 在無線通訊與物聯網有二三十年的產品開發經驗,對於 ODM 設計程序嫻熟於胸,技術運用信手拈來。讀了 Vincent 寫的職場浮沉錄,Daniel 心中一亮,模糊的部分似乎有了可能的解答,從遙遠的苗栗向老同學遞出了橄欖枝。 他們的默契從對產品的理念出發,延伸到對葡萄酒風味的共同追求,逐漸對葡萄酒文化產生傳教士般的信仰堅持。 多數人在每天都柴米油鹽或者是功名利祿中掙扎輾轉,已經失去選擇方向的選擇權,甚至也失去了判斷方向的能力。這裡面最終是一種「態度」與「堅持」,「態度」來自兩人幾乎相同的成長背景與生命理念,「堅持」則需要風雨中砥礪前行的善友。 ###   葡萄酒在果農,釀酒師,酒莊神秘的配方以及時間的魔術師共同的努力下,以豐富的層次展現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猶如認真生活的我們,值得細細理解與真誠對待。 如何在葡萄酒的微醺中,讓每一口都一樣好喝?口口香醇,都在我們的精確掌握中,深深地吸入充分醒酒後的果香,入口後完美的溫度釋放的酒體,餘韻綿長。讓您與美酒的邂逅成為一次又一次浪漫的相遇。 自有品牌是他們共同的盲區,其實是台灣產業幾乎共同的盲區。從官方網站的建置,行銷通路的錯綜複雜,每件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成本,他們一點點描繪出目標客戶的輪廓與樣貌,接下來要知道客戶在那裡,如何把產品送達客戶的餐桌。 Vivant 是一個「用心」雕琢出來的品牌,她想要搭建的是對葡萄酒世界的介面與平台,對於葡萄酒的理解,關於它的產地,它的風味,它的出生地,它的釀製過程,Vivant 一一娓娓細說。 Daniel & Vincent 共同編織 Vivant 的故事,宛如一個葡萄酒瑜伽師的生命傳奇,或許有一天也會是您生命故事的美麗篇章。

高貴的葡萄酒之王DRC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高貴的葡萄酒之王DRC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Vivant Wine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縮寫 DRC,即大名鼎鼎的羅曼尼·康帝酒莊。康帝葡萄園是法國最貴的葡萄園,而康帝葡萄酒也是法國最貴的葡萄酒。這一莊便足以超越波爾多1855五大一級莊,被譽為「法國葡萄酒之王」。勃艮第傳奇釀酒師亨利·賈葉(Henri Jayer)在他的花甲之年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很想在有生之年釀一次羅曼尼康帝(la Romanée Conti)。只是釀酒,別無他求。」究竟為什麼能讓它如此的迷人,讓無數葡萄酒愛好者膜拜? 歷史悠久 羅曼尼康帝葡萄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聖維旺修道院,最早的時候這座葡萄園被叫做 Cros de Clous。幾經易手,1631年被出售給了克倫堡家族,而後據說為了響應狂熱的十字軍東征,於是便將葡萄園更名為Romanée(羅馬人之意)。在克倫堡家族的經營下,這塊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已經成為當地最為著名、價格最為高昂的酒款了。1760年,法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也就是康帝親王(Prince de Conti)以高於周邊葡萄園十幾倍的價格購入Romanée葡萄園,至此,葡萄園終被最後命名為Romanée-Conti。 獨一無二的風土 羅曼尼康帝的魔力到底在哪?羅曼尼康帝掌門人奧貝爾·德維蘭說道「只有真正的風土才可以給酒帶來靈魂,它是一種非物質的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所嘗到酒當中真正靈魂就是來自這裡。「在勃艮第人們談論風土climat的時候,不是抬頭看天,而是俯身向地。勃艮第是唯一一個能夠自豪地說天上只有一種風土climat,但地上卻有1247片風土climat地塊的葡萄酒產區。」Climat在勃艮第指的是種葡萄的小地塊,這樣的地塊在近1000年中保持著同樣的名稱,同樣特別的底層土質,特別的光照條件和特別的水文特徵,結果每個climat都有擁有獨特的微氣侯。這樣的風土地塊產出的酒是獨一無二的,別的地方產不出也模仿不出同樣的酒來。而羅曼尼康帝就是這1247塊climat中的一塊,上千年來不曾改變。 嬌貴的黑皮諾 眾所周知的是勃艮第地區種植的黑皮諾葡萄是世界上最嬌貴的葡萄品種,沒有之一。黑皮諾極需人悉心地呵護才能健康地成長,倘若遇到氣候的異常變化、病蟲害等問題,葡萄果實極易發生變異、腐爛等問題。羅曼尼康帝平均樹齡50年的葡萄樹,就是在100%人工管理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產量稀少,滴滴如金 羅曼尼康帝這塊只有1.805公頃的葡萄園,從1580年到如今,沒有增加或者減少過哪怕一厘米的土地。葡萄園每公頃種植約1萬株葡萄,年產量約為每公頃2500升,平均每3株葡萄才釀一瓶酒,年產量只有拉菲古堡的1/50,產量低得驚人,所以羅曼尼康帝年產量平均下來也就6000瓶左右,1945年春季的冰雹嚴重傷害到了園中的老藤,導致這個年份的葡萄酒只生產了600瓶。隨後將老植株拔除後從La Tache引進植株種植。因此,從1946到1951年這幾年間,整個羅曼尼康帝葡萄園沒有出產過一瓶酒。而正是這種精神保證了他無與倫比的質量。 純手工勞作 在羅曼尼康帝的葡萄園你看不到任何機械化設備,葡萄的栽種護理方面完全採用手工,不使用化肥,儘量少使用其它化學方法。葡萄園低矮的圍牆上掛著的告示牌寫著,謝絕一切閒雜人等入園參觀。葡萄成熟時,熟練的採摘工人小心翼翼地將整串葡萄摘下,並立即送到釀酒室,經過嚴格的人工篩選後,才能夠釀酒。羅曼尼康帝在葡萄酒釀造時,沒有像其他酒莊一樣使用商業酵母,而是採用當地的野生酵母,也沒有使用恆溫不鏽鋼發酵罐,而是採用傳統的開蓋木桶內發酵。 拍賣寵兒 羅曼尼康帝向來是拍賣市場的寵兒,2011年一瓶1945年份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750毫升裝葡萄酒,以123,889美元的價格成功拍出,另一場拍賣會上,12瓶1978年羅曼尼·康帝拍得367.5萬港幣。2014年,114瓶羅曼尼康帝葡萄酒組成的拍賣品,單筆拍賣價高達160萬美元。根據wine-searcher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2013年間,羅曼尼康帝的價值上漲幅度超過了50%。由此可見羅曼尼康帝不論是在葡萄酒頂級藏家中亦或是在拍賣市場中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food/nmkxak5.html

高貴的葡萄酒之王DRC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Vivant Wine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縮寫 DRC,即大名鼎鼎的羅曼尼·康帝酒莊。康帝葡萄園是法國最貴的葡萄園,而康帝葡萄酒也是法國最貴的葡萄酒。這一莊便足以超越波爾多1855五大一級莊,被譽為「法國葡萄酒之王」。勃艮第傳奇釀酒師亨利·賈葉(Henri Jayer)在他的花甲之年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很想在有生之年釀一次羅曼尼康帝(la Romanée Conti)。只是釀酒,別無他求。」究竟為什麼能讓它如此的迷人,讓無數葡萄酒愛好者膜拜? 歷史悠久 羅曼尼康帝葡萄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聖維旺修道院,最早的時候這座葡萄園被叫做 Cros de Clous。幾經易手,1631年被出售給了克倫堡家族,而後據說為了響應狂熱的十字軍東征,於是便將葡萄園更名為Romanée(羅馬人之意)。在克倫堡家族的經營下,這塊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已經成為當地最為著名、價格最為高昂的酒款了。1760年,法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也就是康帝親王(Prince de Conti)以高於周邊葡萄園十幾倍的價格購入Romanée葡萄園,至此,葡萄園終被最後命名為Romanée-Conti。 獨一無二的風土 羅曼尼康帝的魔力到底在哪?羅曼尼康帝掌門人奧貝爾·德維蘭說道「只有真正的風土才可以給酒帶來靈魂,它是一種非物質的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所嘗到酒當中真正靈魂就是來自這裡。「在勃艮第人們談論風土climat的時候,不是抬頭看天,而是俯身向地。勃艮第是唯一一個能夠自豪地說天上只有一種風土climat,但地上卻有1247片風土climat地塊的葡萄酒產區。」Climat在勃艮第指的是種葡萄的小地塊,這樣的地塊在近1000年中保持著同樣的名稱,同樣特別的底層土質,特別的光照條件和特別的水文特徵,結果每個climat都有擁有獨特的微氣侯。這樣的風土地塊產出的酒是獨一無二的,別的地方產不出也模仿不出同樣的酒來。而羅曼尼康帝就是這1247塊climat中的一塊,上千年來不曾改變。 嬌貴的黑皮諾 眾所周知的是勃艮第地區種植的黑皮諾葡萄是世界上最嬌貴的葡萄品種,沒有之一。黑皮諾極需人悉心地呵護才能健康地成長,倘若遇到氣候的異常變化、病蟲害等問題,葡萄果實極易發生變異、腐爛等問題。羅曼尼康帝平均樹齡50年的葡萄樹,就是在100%人工管理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產量稀少,滴滴如金 羅曼尼康帝這塊只有1.805公頃的葡萄園,從1580年到如今,沒有增加或者減少過哪怕一厘米的土地。葡萄園每公頃種植約1萬株葡萄,年產量約為每公頃2500升,平均每3株葡萄才釀一瓶酒,年產量只有拉菲古堡的1/50,產量低得驚人,所以羅曼尼康帝年產量平均下來也就6000瓶左右,1945年春季的冰雹嚴重傷害到了園中的老藤,導致這個年份的葡萄酒只生產了600瓶。隨後將老植株拔除後從La Tache引進植株種植。因此,從1946到1951年這幾年間,整個羅曼尼康帝葡萄園沒有出產過一瓶酒。而正是這種精神保證了他無與倫比的質量。 純手工勞作 在羅曼尼康帝的葡萄園你看不到任何機械化設備,葡萄的栽種護理方面完全採用手工,不使用化肥,儘量少使用其它化學方法。葡萄園低矮的圍牆上掛著的告示牌寫著,謝絕一切閒雜人等入園參觀。葡萄成熟時,熟練的採摘工人小心翼翼地將整串葡萄摘下,並立即送到釀酒室,經過嚴格的人工篩選後,才能夠釀酒。羅曼尼康帝在葡萄酒釀造時,沒有像其他酒莊一樣使用商業酵母,而是採用當地的野生酵母,也沒有使用恆溫不鏽鋼發酵罐,而是採用傳統的開蓋木桶內發酵。 拍賣寵兒 羅曼尼康帝向來是拍賣市場的寵兒,2011年一瓶1945年份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750毫升裝葡萄酒,以123,889美元的價格成功拍出,另一場拍賣會上,12瓶1978年羅曼尼·康帝拍得367.5萬港幣。2014年,114瓶羅曼尼康帝葡萄酒組成的拍賣品,單筆拍賣價高達160萬美元。根據wine-searcher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2013年間,羅曼尼康帝的價值上漲幅度超過了50%。由此可見羅曼尼康帝不論是在葡萄酒頂級藏家中亦或是在拍賣市場中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food/nmkxak5.html

Temperature Matters: Unlocking Wine’s Optimal Drinking Range

Temperature Matters: Unlocking Wine’s Optimal D...

Vivant Wine

The drinking tempera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aste of wine, and you are likely to drink red wine at a temperature that is too high, and a white...

Temperature Matters: Unlocking Wine’s Optimal D...

Vivant Wine

The drinking tempera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aste of wine, and you are likely to drink red wine at a temperature that is too high, and a white...

[品飲筆記] Chateau Le Pin 2012

Vivant Wine

對於Pomerol產區酒款,不知道在大家心中是什麼模樣,但對我來說它總是具有萬種風情、口感豐腴且飽滿、單寧溫柔婉約、相當容易親近,來自高比例Merlot葡萄所帶出的特色,個人相當喜歡這裡生產的酒款。 當然,談到了Merlot 不免俗必須要談到有波爾多酒王美稱的Peturs,但其實還有一位隱藏角色,那就是 Chateau Le Pin,說是波爾多的最終里程碑也不為過,但回顧它的歷史,1979年是它的首度亮相,距今不過短短43年,年產量僅僅500箱,光是想要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就有很高難度。 挑選了一個相對容易早飲的2012年來一親芳澤,開瓶就聞到淡淡的香料、皮革、石墨等香氣,雖然並不明顯,但可以感受到它的複雜度,用15度C的溫度品嘗覺得相當不錯,沒有想像中100% Merlot 帶來香氣炸彈般的喧囂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靜謐,讓人想要享受片刻的安靜與它獨處,入口的瞬間接觸到的是絲質般的輕盈質地,不同於布根地Pinot Noir的那種輕飄與高酸度,但也沒有一般Pomerol帶來的厚實口感,它更介於兩者之間,帶出另一種維度的平衡感,喜歡那入口後隨著尾韻飄散出的皮革交雜些許果乾與李子果醬的香氣,在鼻腔與口腔中游移。 隨著時間的推移30分鐘、60分鐘、90分鐘、覺得它變得更加『年輕』,在香氣上礦石的表現變得更加鮮明,如同用鋤頭犁田,翻出原本隱藏在這片黏土地中的碎石塊與少許青草,賦予了它更多的生命與活力,但口感上其實變化並不大,幾乎所有的表現對我來說都落在中等,不論是單寧、酸度、酒體、酒精度等、但尾韻絕對是偏長的,那皮革、甜香料、與交雜的果乾香氣著實令人著迷,最讓人難忘的部分,是它精采絕倫的平衡感。 經過3個小時的品嘗,其實整體改變不大,它真正需要的不是醒酒,而是更多時間的淬鍊與堆疊,如果想要好好品嘗Le Pin,建議一個人享用上1/3瓶,才能感受它的美好,因為那種細緻感,很難用一口30ml or 50ml的量,必須要多喝上幾口,它的美好才能”深深烙印”在腦中。 現在可以喝嗎,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會不會太年輕,個人見解也是肯定的,覺得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可以走,甚至覺得它還在半夢半醒之間,實力根本就還沒完全發揮,再等上個5年想必又另一個不同的境界。 By 葡萄酒達人 歐仁豪 Chateau Le Pin 2012樂邦酒莊 2012酒莊: Chateau Le Pin 樂邦酒莊產區: 法國 波爾多...

[品飲筆記] Chateau Le Pin 2012

Vivant Wine

對於Pomerol產區酒款,不知道在大家心中是什麼模樣,但對我來說它總是具有萬種風情、口感豐腴且飽滿、單寧溫柔婉約、相當容易親近,來自高比例Merlot葡萄所帶出的特色,個人相當喜歡這裡生產的酒款。 當然,談到了Merlot 不免俗必須要談到有波爾多酒王美稱的Peturs,但其實還有一位隱藏角色,那就是 Chateau Le Pin,說是波爾多的最終里程碑也不為過,但回顧它的歷史,1979年是它的首度亮相,距今不過短短43年,年產量僅僅500箱,光是想要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就有很高難度。 挑選了一個相對容易早飲的2012年來一親芳澤,開瓶就聞到淡淡的香料、皮革、石墨等香氣,雖然並不明顯,但可以感受到它的複雜度,用15度C的溫度品嘗覺得相當不錯,沒有想像中100% Merlot 帶來香氣炸彈般的喧囂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靜謐,讓人想要享受片刻的安靜與它獨處,入口的瞬間接觸到的是絲質般的輕盈質地,不同於布根地Pinot Noir的那種輕飄與高酸度,但也沒有一般Pomerol帶來的厚實口感,它更介於兩者之間,帶出另一種維度的平衡感,喜歡那入口後隨著尾韻飄散出的皮革交雜些許果乾與李子果醬的香氣,在鼻腔與口腔中游移。 隨著時間的推移30分鐘、60分鐘、90分鐘、覺得它變得更加『年輕』,在香氣上礦石的表現變得更加鮮明,如同用鋤頭犁田,翻出原本隱藏在這片黏土地中的碎石塊與少許青草,賦予了它更多的生命與活力,但口感上其實變化並不大,幾乎所有的表現對我來說都落在中等,不論是單寧、酸度、酒體、酒精度等、但尾韻絕對是偏長的,那皮革、甜香料、與交雜的果乾香氣著實令人著迷,最讓人難忘的部分,是它精采絕倫的平衡感。 經過3個小時的品嘗,其實整體改變不大,它真正需要的不是醒酒,而是更多時間的淬鍊與堆疊,如果想要好好品嘗Le Pin,建議一個人享用上1/3瓶,才能感受它的美好,因為那種細緻感,很難用一口30ml or 50ml的量,必須要多喝上幾口,它的美好才能”深深烙印”在腦中。 現在可以喝嗎,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會不會太年輕,個人見解也是肯定的,覺得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可以走,甚至覺得它還在半夢半醒之間,實力根本就還沒完全發揮,再等上個5年想必又另一個不同的境界。 By 葡萄酒達人 歐仁豪 Chateau Le Pin 2012樂邦酒莊 2012酒莊: Chateau Le Pin 樂邦酒莊產區: 法國 波爾多...

The Most Wine-Savvy Job in History—Sommelier

The Most Wine-Savvy Job in History—Sommelier

Vivant Wine

There exists a rare breed—charming souls who don’t tend the vines or stomp the grapes, yet know the world’s wines like lovers’ secrets. In their deft hands, every bottle pulses...

The Most Wine-Savvy Job in History—Sommelier

Vivant Wine

There exists a rare breed—charming souls who don’t tend the vines or stomp the grapes, yet know the world’s wines like lovers’ secrets. In their deft hands, every bottle pulses...

[品飲筆記] 需要被溫度呵護的 Domaine Leroy

Vivant Wine

葡萄酒達人 歐仁豪 需要被溫度呵護的酒款,每次品嘗Domaine Leroy 新年份酒款時總是能得到極大的享受,光是開瓶時爆炸的香氣,就令人陶醉,Domaine Leroy 的獨特香氣,幾乎很難被複製,雖然曾經在Domaine de la Vougeraie Musigny 發現類似的香氣輪廓,但口感就差了一大截。 今天品嘗這瓶 Domaine Leroy Nuits-Saint-Georges 2008,有點可惜在開瓶時溫度偏高,落在大約18-20°C之間,原本優雅香氣幾乎被隱藏,因此每次品嘗Domaine Leroy 酒款時,都會刻意將溫度降低到13°C,唯有如此才能感受到那優雅的花香混和由新橡木桶帶來的香料氣息,尚未入口就已經令人陶醉,極低的產量也讓Domaine Leroy 酒款帶來了特別的濃縮感,在口感上可以找到與Domaine Prieuré-Roch 類似的風格,但酸度不會如此尖銳,集中感也會更佳。 此酒款在口感上相較於其它一級園或者特級園,反而有著比較豐厚的口感,依舊找到許多甜香料,如丁香、肉桂、伴隨花瓣等,但或許是因為偏高的溫度,少了幾分優雅,也少了一些礦石感,連酸度都覺得低了些,果香也呈現偏熟的紅色漿果,甚至有點接近果醬感,口感相當柔順,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覺得NSG可能會帶有比較強硬的單寧,在Lalou Bize-Leroy 的釀造手法下,完全的被柔化,輕輕的包覆口腔,在口中繚繞,入喉後香氣並未消失,反而是不斷的遊走在鼻腔之中,久久未散去。只是簡單的村莊級酒款,經過14年的時光,也絲毫感受不到老態,甚至會更期待它5年,甚至10年後的走向。 大約40ml的份量,其實無法撐太久,隨著溫度的上升,大約經過1小時,就可以感受到酸度明顯的上升,溫度對Domaine Leroy 來說,絕對是最需要重視的一個細節。

[品飲筆記] 需要被溫度呵護的 Domaine Leroy

Vivant Wine

葡萄酒達人 歐仁豪 需要被溫度呵護的酒款,每次品嘗Domaine Leroy 新年份酒款時總是能得到極大的享受,光是開瓶時爆炸的香氣,就令人陶醉,Domaine Leroy 的獨特香氣,幾乎很難被複製,雖然曾經在Domaine de la Vougeraie Musigny 發現類似的香氣輪廓,但口感就差了一大截。 今天品嘗這瓶 Domaine Leroy Nuits-Saint-Georges 2008,有點可惜在開瓶時溫度偏高,落在大約18-20°C之間,原本優雅香氣幾乎被隱藏,因此每次品嘗Domaine Leroy 酒款時,都會刻意將溫度降低到13°C,唯有如此才能感受到那優雅的花香混和由新橡木桶帶來的香料氣息,尚未入口就已經令人陶醉,極低的產量也讓Domaine Leroy 酒款帶來了特別的濃縮感,在口感上可以找到與Domaine Prieuré-Roch 類似的風格,但酸度不會如此尖銳,集中感也會更佳。 此酒款在口感上相較於其它一級園或者特級園,反而有著比較豐厚的口感,依舊找到許多甜香料,如丁香、肉桂、伴隨花瓣等,但或許是因為偏高的溫度,少了幾分優雅,也少了一些礦石感,連酸度都覺得低了些,果香也呈現偏熟的紅色漿果,甚至有點接近果醬感,口感相當柔順,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覺得NSG可能會帶有比較強硬的單寧,在Lalou Bize-Leroy 的釀造手法下,完全的被柔化,輕輕的包覆口腔,在口中繚繞,入喉後香氣並未消失,反而是不斷的遊走在鼻腔之中,久久未散去。只是簡單的村莊級酒款,經過14年的時光,也絲毫感受不到老態,甚至會更期待它5年,甚至10年後的走向。 大約40ml的份量,其實無法撐太久,隨著溫度的上升,大約經過1小時,就可以感受到酸度明顯的上升,溫度對Domaine Leroy 來說,絕對是最需要重視的一個細節。